新闻公告

学院动态

当前位置: 首页 -> 新闻公告 -> 学院动态 -> 正文

回溯34年办学路,解码文化治校魂——校长曹然彬走进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史文化》课堂授课

时间:2025-10-27 浏览量: 编辑:梁佳梅

近日,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史文化》选修课迎来一堂兼具深度与温度的特色课程。校长曹然彬以“砥砺奋进,薪火相传”为主题,带领学生回溯学校从1991年创办至今的34年发展征程,解读校史中蕴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密码。永利集团3044全体教师与选课学生共同参与,在沉浸式学习中感受校史与传统文化的交融魅力。

课堂上,曹然彬从艰苦创校、课程立校、文化治校、精神兴校、信仰传校五个方面回顾了学校发展历程,阐述办学特色,讲解学校“百年老校”奋斗目标四个发展阶段。“校史不是冰冷的年份数字,而是一代代齐工程人用汗水写就的奋斗史。”曹然彬校长结合亲身经历的办学故事,让抽象的校史变得鲜活。他提到,无论是自考助学时期的“夜校灯火”,还是高职阶段的“车间课堂”,亦或是本科教育阶段的“科研突破”,背后都贯穿着“以学生为中心”的教育理念,这正是学校文化力量的核心体现——从无到有、从小到大,靠的是对教育事业的坚守,更是对文化传承的重视。

“我们每天走过的明德广场,名字源自《大学》中的‘大学之道,在明明德,在亲民,在止于至善’。”曹然彬将校园景观作为传统文化的“活教材”,逐一解读其中的文化内涵,让师生重新认识身边的“文化符号”。他指出,明德广场不仅是校园活动的核心区域,更承载着学校对学子“涵养品德、追求至善”的期许,横跨校园水系的圣谛桥,取“探索真理、敬畏知识”之意,象征着师生在求学路上“溯本求源、求真务实”的态度;而矗立在图书馆前的梦蝶钢塑,传递着“突破思维、勇于创新”的精神,也契合学校“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”的办学定位。

“这些景观不是孤立的建筑,而是校史文化与传统文化的‘具象表达’。”曹然彬的解读,让在场学生恍然大悟,原来日常穿梭的校园里,藏着这么多文化细节。

课程中,曹然彬重点阐释了学校校训“中而至庸,和而不同”的深刻内涵,他指出,“中而至庸”并非“平庸”,而是“适度、协调”的处事智慧,要求师生在学习、工作中把握平衡,追求精益求精;“和而不同”则强调“包容差异、尊重个性”,既鼓励师生保持独立思考,也倡导团队协作的精神,这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“和文化”一脉相承。

此次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校史文化》选修课的特色授课,不仅让学生深入了解了校史,更让同学们读懂了校史背后的文化力量与精神传承。正如曹然彬在课程结尾所说:“了解校史,是为了更好地走向未来;传承文化,是为了更坚定地追求理想。希望同学们能从校史中汲取力量,从传统文化中涵养品格,成长为有理想、有本领、有担当的新时代青年。”